神泉仙水话温汤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局水文队在温汤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查明了地热田的地质构造和地热水的赋存规律,并成功地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开发,使涌水量大增。首开先河地办起了山水温泉疗养院,紧随其后的工疗、财疗、邮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使温汤小镇成了名噪一时的疗养佳所,旅游胜地。现代的大都市,甚至是乡镇都有泡脚的店,什么扬州扦脚城、巴渝风、汉方洲等。今天,我要讲的是宜春市温汤镇的故事。这里曾经创造了万人泡脚的基尼斯记录。
那是2013年9月15日,作为第七届月亮文化节的一部分,温汤镇举办了“万人泡脚”活动。温汤小镇的餐馆茶楼、大街小巷、广场亭廊,到处是人山人海,座无虚席,那种场面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来自何地,不分钱多钱少,不分官大官小,一律平等地在大庭广众之下,毫无顾忌地脱下鞋袜,卷起裤脚,亮出自己腿和脚丫子,每人面前放上一只热气腾腾的水桶,大大方方地泡起脚来。
如果您有幸身临其境,一定会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那的确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道靓丽风景。
倘若您没有来过温汤,您一定会感到纳闷,这些人为什么舍弃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而情有独钟地来这小山村呢?温汤就在著名的4A风景区明月山脚下,四面是青山环抱,天地之间云蒸霞蔚,空气比起那些喧嚣的大城市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这里是年轻人的乐园,更是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福地。人们不仅仅是因为风景优美不远千里而来,绝大多数人是奔着温汤的地热水来的。温汤有两口古井是敞开自提免费供应热水的,这是温汤人的慷慨,也是温汤人的智慧。就是这小小的聪明之举,却让众多的贫民百姓不花钱也能分享大自然的恩惠,同时使温汤人得到了不知多少实惠。
古井旁边为泡脚的人准备了遮风避雨的小亭子、长廊,里面有舒适的长椅,人们只要带着水桶,到井里提上热水到亭子或者长廊里找一个空位子坐下来,就可以优哉优哉地泡起脚来。当然也有要花点小钱的,因为有些老人,或身有残疾的人,不能自已到井边提水,有人帮你提到你的座位边,一桶水只要一块钱。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是自己没有带桶,又不想自己提水的,可以花五元、十元钱到泡脚店里,有人为你服务,你可以半坐半躺地尽情享受。泡脚也有讲究,不小心会烫伤您脚的,因为刚提上来的水,温度较高,脚是放不下去的。先要用毛巾慢慢地淋,等到水温合适了,再把脚放进去,毛巾敷在膝盖上,不时地浇上些热水,这样既泡了脚,膝盖也同时受益。一会儿工夫,一股暖流迅速热遍全身,有人微微出汗,有人大汗淋漓,那可真叫爽!
泡脚不只是身体爽,而且心情也很愉快。比如您边泡脚边闭上双眼,用耳机听听喜欢的音乐,甚至摇头摆尾地跟着音乐律动起来;或者沏上一杯清茶,而且是用温泉水泡当地产的菊花,当您呷上一口香喷喷、黄澄澄的浓茶时,那种美滋滋的味道才叫妙不可言呢!更为令人开心的是泡脚的地方就是一个大聊吧,您可以结交天下四海的朋友。这里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海阔天空地漫无目的聊。这里聊天没有主题,没有禁忌。最早听到的也是听得最多的是湘音。我发现湖南人似乎比江西人更懂得生活,更懂得享受。起初来温汤泡澡、泡脚的大多数是湖南人。现在随着广告的发酵,媒体的大力宣传,这个曾不见经传的偏僻小山村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温泉之乡”——这不是自己封的,是国土资源部正式命名的。声名远播后,四面八方的人蜂拥而至,在泡脚时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尤以江浙一带的吴越之音居多,其中又以上海“阿拉”居首。上海人真是精明过人,他们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在这儿买房子、租房子。虽然这里的房价已比宜春贵近一倍,但比起上海的房价来,那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很多孝顺的子女为父母在这里购置养老房,于是温汤便获得了民间授予的“小上海”美誉。地热水的开发利用带动了养老养生、休闲度假、餐饮旅游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街道两旁商店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以含硒为特色的产品更是吸引了游客的钱包。凡是来温汤的人,临走都要买一大堆土特产品带回去,大包小包装得鼓鼓囊囊的,大车小车轮胎都快压爆了。
现在来这里泡脚的大多数是慢性病、老年病患者,在边泡脚、边聊天时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乡音最容易引起共鸣,一听就知道身边一位老太太是江苏人,我故意问她是何方人士,她瞬即告诉我是常州人,我问她:“泡了多久了?”她说:“有两个月了。”她是一糖尿病患者,我看见她腿上泡起了水泡,我问她:“这样会发炎吗?”她回答说:“不会的,因为这里的水含硒。”我也不知道,这是否与含硒有什么关系,但是她的糖尿病确实好多了。今年我们又碰到了去年来的一位泡友,是在广州生活的温州人,大约有五十来岁,她因为患了肌肉痿缩症。去年来时,她是抱着一线希望,坐着轮椅来的。今年见到她时,她已经可以单独行走,腿上的肌肉也丰满了。我说别人您也许不信,就以我老伴为例吧,她因为动过几次大手术,长期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患有多种疾病,看过很多的医生,服了不知多少药,效果甚微。通过一段时间的泡澡、泡脚,现在心脏病好了,手术的刀口不痛了,腿也有劲了。所以,近几年我每逢秋冬季节都要带着老伴到温汤住上一两个月,每天下午提着水桶跟着泡脚大军,到古井边泡脚。听说还有人治好了顽症牛皮癣的,甚至有癌症不治而愈的。我没有一一去考察调研,但我确信,坚持长期沐足、泡澡,对身体肯定是有益无害的,对一些慢性病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当您来到温汤的古井边,您就看到热水从井里的泉眼中源源不断地汩汩地冒出来,从凌晨开始,一直到深夜都有人在濛濛水雾中不停地打水,好像取之不竭,用之不完似的。很多人都惊奇地发出疑问:“这水从哪儿来的?”据水文地质专家介绍,温汤温泉主要分布于震旦纪(约5.7亿年前)变质岩、燕山期(7千万年前)酸性侵入岩和喜山期(3千万年前)基性脉岩等,域内大气降水,通过复杂的深环境,经地球这个“大锅炉”加热,沿断裂通道迳流至温汤附近遇阻水体,以上升泉形式排泄于地表,形成温泉。这是在古籍中早有记载的,《后汉书》中的《郡国志》就有关于袁州府“南乡有温泉,以生卵投之即熟,水中犹有鱼焉”的记载。可见温泉至少也有近2000年的历史。温汤温泉不仅是从远古走来,而且它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份。地热水在入渗、泾流和储存过程中,不断溶解岩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形成温汤温泉地热水独特的化学成分。如:锂、锶、锰、锌、铜、溴、碘、钼、钒等微量元素,其中特别是硒元素,具有抗衰老;防治癌症;防止血管硬化、降压、调脂、抗血栓形成、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保护和修复心肌细胞、增加心肌血供、防治冠心病、克山病、大关节病;抗炎、增强肌体免疫力;抗肝损伤;保护胃黏膜;营养修复胰岛细胞、降血糖、防治糖尿病;保护视网膜、提高视力、防治白内障;排毒解毒等功效。几乎是无所不能了,更为神奇的是硒的来历,硒元素是瑞典化学家贝采尼乌斯发现并以希腊月亮女神塞勒涅的名字命名的。这不知是上帝的旨意,还是神的安排,偏偏把这含硒的温泉置于明月山下,如果说硒温泉是月亮女神的化身,那么明月山是不是月亮男神的化身呢?希腊的月亮女神与中国的月亮男神结合了,这不又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千里姻缘一线牵”吗?“物以稀为贵,水以硒为神”。普天之下,温泉不计其数,但是据说迄今为止含硒的泉水只有两处,温泉仅此一处。且一般的温泉只能浴不能饮,而此泉可浴可饮,世界少有。因此,这水在很多人眼里成了“神泉仙水”。
您也许又要问:“既然早有此泉,为什么以前没有那么多的人泡脚呢?”当地的百姓知道,此泉是早已有之,可是出露地表的仅仅是涓涓细流,只能供当地人洗洗澡,烫烫鸡鸭,哪有那么多水供成千上万的人泡浴呢?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局水文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才查明了地热田的地质构造和地热水的赋存规律,并成功地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开发,使涌水量大增。我局“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开先河,办起了山水温泉疗养院,紧随其后的工疗、财疗、邮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使温汤小镇成了名噪一时的疗养佳所,旅游胜地。
大自然的恩赐是前提,但是没有现代的技术开发就不可能有那么大量的水,就满足不了后期开发利用的需要。若是没有这神泉仙水,没有现代的技术支撑,那可不是只能干着急吗?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如果经济不发展,政府没钱开发,人民没钱来消费,那可不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么好的清泉白白流走吗?我们可以想象,人们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想到健康长寿呢?正因为现在的经济发展了,人们手上有钱了,不愁吃不愁穿了,因此才有可能考虑如何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
想当初我就是水文队的一名新工人,参与了温汤地热勘察的全过程。那时,我初出茅庐,只知道干活,不知道地热水有啥用处,也没想过老了能到这里来泡温泉,更没有想到这温泉给温汤小镇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看到眼前高楼林立,灯红酒绿,车如过江鲫,人似春潮涌的兴旺景象,我不禁感到有几分自豪,几分骄傲,因为我曾经为这里的温泉勘察作出过一点点贡献。(陆来源 写于江西矿疗温泉疗养院)